Copyright © 2012  雋大實業股份有限公司. All rights reserved. 版權所有,禁止擅自轉貼節錄   Design by i KS'

一、帷幕牆定義(註:摘錄於金屬帷幕牆設計技術手冊)
根據建築設計施工篇,第一章用語定義第二十二條帷幕牆:
構架構造建築物之外牆,除承載本身重量及其所受之地震、風力外,不再承載或傳導其他載重之牆壁。 即:
1 . 支撐於主結構體上,但不承載或傳導主結構之載重。
2 . 僅承受本身之重量,風力及地震力。
3 . 工廠生產為主之預製外牆。

若依目前世界各國應用情況,帷幕牆通常以數個基準單元,依重覆之比例組成,並在工廠以工業化製程生產標準規格品,再運至工地現場,以扣件連
結或焊接於事先預設於建築結構體之預埋件(Embed),而構築成建築物之外牆。

二、帷幕牆功能(註:摘錄於金屬帷幕牆設計技術手冊)
建築之目的,乃在提供人類一個遮風、蔽日、防雨及免受野獸侵襲之遮蔽物(Shelter),而作法則在圍塑一個舒適而安全之空間,因此人類所有建築
活動主要是為滿足此一需求。現代建築之旨趣,不論其文化、流派、功能、造型、結構、材料,多在撐起足以圍塑空間之「牆」以達到建築之活動及
目的。建築上對牆的觀念,過去一直停留在“屏障”(Barrier)的階段,認為外牆的功能就在阻隔室內外。而從現代建築之觀點思考之,其實它是一
個“濾網”(Filter),將室內外有利的因素引入室內,而不利的阻隔在室外,並將室內因為人類活動或機器運轉所產生的不良因素,如廢氣及熱氣等
排至室外,以維護一舒適、健康、衛生和安全的室內環境。十九世紀工業革命發生後,都市化及工業領域日漸發展,交互改變人類聚落環境,居住都
市的人口不斷增加。由於土地資源有限,建築物急速發展的最後結果乃向天空伸展。於是工業化生產,施工快速,不受天後影響的帷幕牆自然成為當
今高層建築之外牆主流。

外牆除了提供一個實質上、心理上和視覺上的屏障外,還必須滿足以下物理功能:
1 . 水:阻擋雨、雪之進入,包括可能因風而帶入之水蒸氣,並排出可能凝聚於壁體內之結露水及收集導出可能侵入外牆之水份。
2 . 風:阻擋空氣流動,並進而控制之,滿足人體舒適感。
3 . 光和熱:以阻隔或反射方式避免過度過強之直接日照、及熱能之傳導、幅射和對流,並能保溫。
4 . 音:阻檔並吸收外界之噪音,通常是車輛及飛機或是工廠之作業聲。
5 . 火:阻隔火燄發生時在各樓層間蔓延,並防止有害人體之氣體在各層流竄。
6 . 結構:必須能夠承載自重並傳遞加諸其上的風力、地震力,並且堅固足以防患竊盜。
7 . 排煙:火災時能啟動排煙機能。
8 . 逃生:當火災發生時可以緊急逃生或進入撲滅。

三、帷幕牆系統介紹(註:摘錄於台北市職訓中心繪圖員教育訓練講義,系統分類方式源於AAMA出版之帷幕牆設計手冊(CW-DG-1-96)。)
帷幕牆以施工方法,可區分為:(點選各類可看詳細介紹)
A . 直料系統(Stick System)
B . 窗間牆系統(Column Cover & Spandrel System)
C . 格板系統(Panel System)
D . 複合式系統或半單元式系統(The Unit and Mullion System)
E . 單元式系統(Unitized System)